Saturday, March 17, 2007

故宮遊

最近咱台北故宮熱鬧非凡,除了大英博物館館藏來台展出,另一個盛大的展覽則是:北宋大觀展。

我這沒什麼閑情雅致的人,這輩子到此為止,故宮只去過二次,第一次好像是幼稚園時老師帶我們去郊遊(其實我強烈懷疑自己把中正紀念堂記成故宮了!),第二次則是高中時去外雙溪烤肉,順便在故宮逛了一逛,一直以來對故宮的印象是,它就像是個拿著大把大把鑰匙的政治犯監獄獄卒,監獄裡關著的都是有腦袋,有學識但是不容於現今政府(政治立場)的優秀文人或等等。偶爾,這些優秀的人時機到了,可以被典獄長同意出來放放風,見見世面,看看時過境遷的痕跡,故宮對我這個台灣人、台北人,一點都沒有吸引力!

這次,會想去故宮,現在回頭想想,原因有二:
一是,被故宮熱潮給感染,而這個熱潮似乎是大英博物館那批世界文明瑰寶所帶動起來的。
二是,好像是真的年紀到了,開始喜歡看一些『有年紀』的東西,就像開始看大陸劇--秦始皇,開始會想了解論語、道德經、莊子這些經典。

當我約弟弟一起去看大英博物館的特展時,他告訴我,北宋大觀展才真有看頭--
我:『吾弟,所言甚是?』;弟:『甚是,甚是!』
我:『此話怎講?』;弟:『容我道來,余師告吾,北宋大觀展,難得出展書畫、汝窯、書籍,尤以蘇軾之作赤壁賦,寒食帖之展更是難得,余師臨觀寒食帖而流淚帖前呀!』
我:『果然感性可愛之人!』;弟:『吾師乃性情中人,余等已習以為常。』

所以,在弟弟的推薦下,做了些功課,利用休假,獨自一人去拜訪咱這位隱座山中的朋友。
在前往的途中,還先補習了一下等等要看的文物,順便回想一下宋朝的歷史(很慚愧,真的所記不多),到達故宮時,買了票,租了導覽器,就直入寶山。

先參觀到的是書籍特展區,對我這隻書虫來說,這可是好好觀摩古代愛書人、古書的機會,面對一本本的古書,讓我有點手足無措,不知從何下手,從包包翻出參考書,想要多找些資料,可是資料就是那麼點,隱約聽到一個慢條斯理、有條不絮的聲音在對一群高中生講解,我也就不管到底是怎樣的狀況,擠進去一起聽課。而且,人真的老了就什麼都好意思,我越擠越前面,希望跟講解老師有些互動,講解老師從書的裝幀、書的演進、書的製作等等...一一講解,講解老師這麼一解釋後,讓我開始看著古書想著現代書,我們現在的印刷技術,翻頁方式,是經過如何的改善,古書的裝幀展現了文人社會對書的重視,他們甚至有口袋書哩!

參觀完書籍特展區後,再來就是汝窯特展區,真的不得要讚美故宮的用心,長長一排的汝窯,配合上黑色基調的襯景,利用spotlight,照在一個個價值連城的汝窯上,像極了時尚展在伸展台上走秀的模特兒,講解老師講解汝窯的特性,我開始拿起筆記本抄,這下可糟糕,太少動筆寫字,好些字一下忘了怎麼寫,而我又衝到最前面,背後一堆高中生,要是他們有注意一定會發現到,『嘖嘖嘖,這位老人家,怎麼寫字一直卡住,又很ㄍ一ㄥ的不願意先用注音,快把那個可恥的筆記本收起來吧,看了真是心酸』,我是真的有心酸到,默默的收下筆記本不願再自取其辱。

這汝窯的製作可不容易,它依著宋徽宗的要求需展現『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意境--那種淺藍中夾帶淺綠的天青釉色,而釉土在經過燒製的過程中會生細小裂縫,樣似皺紋的開片,所以在明代鑑賞家曹昭提到:『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展出的其中一件就有個『無紋者尤好』的水仙盆,講解老師說在幾十年前,美國有個博物館向蔣介石提出以一整個博物館的文物只為交換這只『尤好』的水仙盆,被蔣先生給拒絕了,價值可見一斑。這裡也看出了北宋文人喜好簡潔樸實,我也不喜歡花花綠綠,過多的裝飾我都怕得退避三舍,不知道這算不算文人吼?!(小小的聲音出來了:字都寫不出來了,還敢自稱文人?真是寡廉鮮恥呀,妳只能稱是單調的粗人!((好刻薄又真切的小小聲音呀!)))

導覽的最後一站是書畫特展區,講解老師先是教我們如何看山水畫,怎麼看畫中比例,山的畫法,中國山水畫的多點透視法,透過這些技巧去想像山水的氣勢,我們都知道達文西為了畫人體而在自己的地窖裡解剖人體,畫下了人體解剖圖,咱北宋也有個類似這號人物--易元吉,他為了畫動物,把自己關在山中數年,在山中他觀察動物的習性和姿態,出山後,在自己的家裡蓋了個動物園,常常把自己當成家裡的客人,不願打擾動物的清淨,偷偷的觀察動物們,他畫出的那幅猴貓圖,真是可愛爆了!達文西從來都是我的偶像,希望時法他追求真理極致的態度,但是從中華文人作出的山水畫中體會出人和自然共存的和諧。書畫特展區,那就不得不提到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北宋四大家,我不懂欣賞字,但是我喜歡黃庭堅的字,喜歡米芾的灑脫自在,喜歡蘇軾的規矩中帶著自己的個性,蔡襄...我就比較沒有fue了,當我們看到蘇軾的『書前赤壁賦』時,

講解老師突然一問:『你們有背文嗎?』
同學們答:『有背數段』
講解老師:『誰來個一段?』
同學們...一片靜默
這時我超怕老師突然點我:『就妳吧,來一段吧!』
我可能會回:『老師,學生已經高中畢業十年,今天只是冒充學生混在這裡。』
好險,講解老師看得出大家的心虛,只說了句:『蘇東坡值得你們好好讀讀!』

我能說看到這些字帖文章時,感受真的很奇妙,我喜歡寫信給老師,給朋友,也喜歡收到信,就是因為可以看到手寫字,從字跡中,可以看出人當時的一些狀態,是專心、是輕鬆、是不是心情不好,是不是心有旁騖...看到古人的字,也是一樣,雖然不是太懂書寫的內容,但總能間接的感受到他們的心靈,就像是穿過時空一千年來的信,奇妙至極。

難怪弟弟的國文老師看到蘇軾寒食帖時會在帖前流淚,或許,那就像蘇軾一千年後捎來的書信直接告訴國文老師他被貶黃州的無奈和有志難伸。

回家後,還是念念不忘故宮遊看到的各個珍寶,繼續在網路上找相關的資料,還給自己下了個目標,古文要好好研究,古文和外文一樣,如果能讀能寫,我就像是交了個古人朋友、外國朋友,而且心裡有深深的感悟,一千年前的古人,心智能力和道德似乎比我們高超太多太多,也為自己身為中華民族的後裔感到光榮,卻也為自己從沒好好了解自己的文化而覺得慚愧,我會好好行深慚,往後會努力精進的感會這些中華古人留下來的智慧。


國立故宮博物院:http://www.npm.gov.tw北宋大觀特展:http://www.npm.gov.tw/exh95/grandview/index.html

(本文用圖為寒食帖一處,版權為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有)

Friday, March 09, 2007

他們說:有關書與人生的一些訪談

這書大約在半個月前結束它,但是無名的忙碌讓自己遲遲沒有把心得寫下,半個月回來再看,當時讀了什麼感動,好像剩下的也不多了,常常有時自己真的會懷疑起來,到底為何而讀?是為了累積些什麼嗎?卻又說不出口;還是,讀讓自己心領神會?還是,讀讓自己能夠豁達開朗?

有時候,繞回來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只有苦笑,我已在書中,卻找不到為何在這,也找不到到底怎麼來著的,書不像是一本一本的個體,反而像是一個一個領域的擴展。每個讀者都像個孤獨的戰士,跟作者,跟自己的心智,跟文字,作戰!

孤獨,有時讓人無所適從,所以如果有機會看看別人怎麼作戰,怎麼看待自己的戰爭,對每個讀者是有幫助的,這就是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的原因。

書裡列舉了九個人的訪問,每個人對『書』這事的看法,每個人的見解都令人佩服,像是張隆溪先生提到了,這個國家的亂,是因為國民的品味亂了,對於『品味』,我們可能都膚淺的停留在生活中的質要好(而這個質好,對有些人來說,只是金額的高低)。他精闢的利用哲學和歷史的角度指出『品味』在於許多事物、行為要求的細緻、精緻的層次--品味的重點在於層次。如果,這個社會對許多事物、行為認知的層次只是那麼薄淺,品味可想而知。換句話說,我們這是一元社會,不是多元,我們認知的成功只有那樣,所以一堆人一窩蜂的去擠那種成功,我們認知的幸福也是只有那樣,不符合那個標準,就不叫幸福,可以讀到這樣的見解,真的覺得自己很幸福。

在書中,也看到書虫的代表,南方朔先生和詹宏志先生,他們指出的一些事實好像也發生在自己身上,哈!我們每天都背書背得像是離家出走的小孩,只要閒下來,手上沒書,就覺得恐慌,他們提到自己讀書經歷過的許多階段,每個階段都是戰士的苦戰,看看他們怎樣看得自己的戰爭可以當成未來的借鏡。

剛才,坐在床上,望著自己的書架,又開始慌張了起來,怎麼現在每個書架的每一層都已並排停車?我讀的及了買的嗎?(答案很明顯--來不及),一下子又緊張了!擔心這個空間今年會滿逸出來,我該有詹宏志的閱讀速度?還是其他人的讀書方法?要挑重點讀,還是每頁翻,不重要的就略過?自認對每個書本,都是尊重的,堅持要從頭到尾讀完,才算讀完,我,是不是應該調整自己的策略了,又或是調整自己買書的策略?又或是跟現實低頭,書照讀,然後多賺點錢,買個房子,把書和自己都裝到房子裡?

書蟲這輩子會遇到的困難,還真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