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02, 2007

閒談

有時真不得不相信命運這事,在20歲之前的生命,看到書,我第一個反應是,可以拿來墊便當,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領略到書之於人生的意義,進而把自己跟書就這麼緊緊綁在一起,也因為這樣,有時似乎也體會浮士德願意出賣自己的靈魂以換取全世界的知識,我沒有這般企圖壯志,但是如果可以,要是能無拘無束的讀書,那會有多好?

今天在博客來看到一本書-- 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

有段吸引人的內容:
.圖書館裡總是安靜無聲嗎?豎起耳朵你會發現,翻書聲、打字聲、腳步聲,聲聲入耳!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適合在圖書館裡讀書的服裝又是什麼?
.買書的慾望永無窮盡,藏書的空間永遠不夠!你知道理想的藏書數量也有公式嗎?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讀書可以改變的豈只是命運!
.想看的書總是先被別人借走,圖書館裡也有莫非定律!?

又道:
2005年2月11日(大年初三)(星期五,天氣陰多於晴)
早起出門,揹著書包上圖書館。

今天,無意中在圖書館書架上一本薄薄的小書裡看到一句話。一本名為《羅蘭巴特之於閱讀》的書。一位年輕學者重點整理了羅蘭巴特對於閱讀的一些論述,講他有意在作品、作者之外,另立一套以讀者閱讀為基準點的文學批評進路,可惜天不假年。

至於眼前這本書,前面跳過,中間跳過,書的最後一段是這麼寫的:

「一九七九年,羅蘭‧巴特過世前幾個月,在花神咖啡館讀著巴斯卡《思想錄》。他『看著書,時時抬頭,於其中不無所得』。巴斯卡在〈紛雜〉一章中寫道:『神學是一種科學,但這其中同時還含有多少種科學啊!人是從屬的,但要是把他細分,那會是頭、是心、是胃、是所有的血管、每根血管、每個部分的血管、是血、是血的脾性?一座城市,一處鄉下,從遠處看,就是一座城市、一處鄉下,但靠近一點看,是屋子、樹木、屋瓦、樹葉、草地、螞蟻、螞蟻的腳,永無窮盡。所有這些盡囊括在「鄉下」之名中。』想必,羅蘭‧巴特也讀到了這一段,也許在他思考閱讀是永無止境之物時,他也會這般沉思:『閱讀始於何處?止於何方?我們能夠賦予這文字產物一種結構嗎?要回答以下這個問題,再多的學養也不嫌多:閱讀是由多種條件決定的一個現象,其中包含了多層次的不同描述。閱讀,永遠不會有止息。』什麼也不能止息閱讀──就算一本書到了尾也不能。」

這句話真該放在圖書館出入口,但不知會鼓勵了讀者,或是嚇跑了讀者?


看了這些真的會心一笑,是啊,如果閱讀就像呼吸,那麼就問自己,呼吸始於何?止於何?始於生,止於死,是嗎?那麼閱讀之於我就像這樣。

這幾天跟朋友聊到禪,聊得面紅耳赤,聊得氣憤填膺,朋友說:『Don't Know,don't think!』,我回:『那麼是指人類空有大腦但是不用運作它,是嗎?那我們就當動物就好了,何以為人?』,她笑我的氣憤,這幾天我也靜心想來,這世界窮盡的知識,真的是我們能夠掌握的嗎?我知道我面臨一個需要用心體會的衝突了,但我知道追求真理的道路有很多,聰明有智慧的,知道道就在那裡,愚昧不智的,或許需要探訪這世界的枝枝節節後,才知道,『啊!原來道在那!』,我想,我是後者!或許會多花很多時間,或許需要幾輩子,但是之於永恆,這一點生命、輩子,算得什麼呢?

哈...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I got hit 100 times by the zen master.
“Open mouth already mistake!” he scolded.

The guru lectured “Knowledge is acquired whereas learning is a constant movement of knowing which has no beginning and no end.”

Knowledge tells you ‘I know’.
Learning tells you ‘I know myself’.

Ok, ok. Only don’t know.